找到相关内容127篇,用时2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缅甸帕奥禅林参学记

    ,一九五四年(二十岁)在兴达塔镇内的耶吉寺依乌?班尼亚长老进受比丘戒。一九五六年参加僧伽会考,取得“法师”的资格。一九六四年(三十岁)时曾跟随数字当代长老学习四界分别、出入息念、观禅等业处多年。随后...是依据《清净道论》修学次第。经过禅师多年来指导禅修者修持的经验下,绝大部分的禅修者从“安那般那念”(出入息观)或“四界分别”入门,是普遍可以顺利修上去。然后,禅修者如果肯耐心有次等的进修,禅师会指导...

    法味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4046927.html
  • 《六门教授习定论》要义

    谓外内邪缘,粗重并作意,此乱心有五,与定者相违。  于彼位心缘,不静外散乱,掉沉心味著,内散乱应知。  应识邪缘相,谓思亲族等,生二种我执,是名粗重乱。  见前境分明,分别其相,是作意散乱,异斯唯念心...其相——思察定时,遂使心散乱,名心散乱,是作意乱。对治初作意散乱,由不分别而缘境,但有念心,此说明成就心不忘念。此三种散乱:思察性和从此乘更趣余乘等前两个应当除遣,唯有第三从此定更趣余定希求胜上,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5748290.html
  • 阿毗达磨文献导论

    sutta),分别六处经(salayaTana-vibhanga-sutta),分别法经(uddesa-vibhanga-sutta),拘楼瘦无诤经(arana-vibhanga-sutta),分别...(Worlds)和四谛。大部分是佛陀所教示的,但有些则是由精通阿毗达磨的佛陀弟子所宣讲,例如:《分别法经》是摩诃目犍连所造,舍利弗造《分别圣谛经》。早期的阿毗达磨即是对简单教理的注释。  三、经藏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1956722.html
  • 中国禅宗的心性论主张与传统思想背景

    了印度传统的小乘禅风,因为达摩毕竟还传授了一种“壁观”的安心法,叫做:“外止诸缘,内心无喘,心如墙壁,可以入道 。”  [③] 五门禅,亦即小乘的“五停心观”:指不净观、慈悲、因缘、界分别、数息。《五门禅经要法》为刘宋时昙摩蜜多译。其亦说到数息等五种之观门。但其中以念佛取代界分别,称为五门禅。另外,《维摩经》中言及了以无常、苦、空、无我、寂灭为对象和禅之受用。  [④] 《坛经·坐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3571296.html
  • 性广法师:大学院校禅修教学之理念与内涵

    “安般念”与“四界分别”,“无量三昧”的禅修法,亦有泯除一切宗教、教派、人种隔碍对立之“普遍性”的优点...寻思散乱,置心一处之定境。 3、 界分别念(dhatu-prabheda-smrti),亦称界分别、界差别念。其修法是念住、观察造就有情之诸法,皆由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、识所和合,缘生而有,缘灭则无...

    性广法师

   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5673284.html
  • 四圣谛

    治嗔恚--于怨亲等,慈心与乐,悲心除其苦。 因缘--对治愚痴--生死中唯有十二因缘,其中无我,无作者,无受者。 界分别--对治我慢--十八界各界有各自之法,无有一合相之我。 数息--对治散乱-...说慈悲能对治嗔恚。 3、因缘十二因缘以对治愚痴。在这十二因缘的流转中无我、无作者,没有受者。(请参考《十二因缘》)。 4、界分别:我们观察十八界以对治“我慢”。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以及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1976359.html
  • 〈四教颂〉试解

    无畏、十八不共法等功德。念法身佛,是法身无相,境界是空,何来境界逼迫身心。总的一句,念三身佛,就是要能够集中精神思考谛理,以达到破惑作用。   另有列出一种对治我见执的界分别,又称无我。不能了知十八界一切法,是由地水火风空识六界假合而成一法。愚痴无知者,执为实有法,而起我见结。也是修禅定的一种障碍。故修界分别,以舍我执之见。   这五项对治毛病的五种修观,是当时印度各部派非常重视的修行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43589825.html
  • 小乘禅数之学略述

    对治贪欲的“不净观”,对治嗔恚的“慈愍观”,对治痴愚的“因缘”,对治我见的“界分别”和对治心神散乱的...实际的禅修。此二经所明之禅定,成为汉魏两晋间人们修习的主要禅法,此二经则成为小乘禅数之学的主要依据。   《阴持入经》,顾名思义,着重分析的是佛教的阴、持、入这三个基本概念。阴、持、入,后来分别被译为...

    洪修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62941236.html
  • 五蕴和五取蕴

    因此,如果你想要证悟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,你也必须亲身以观智透彻地了知色法的无常本质。   依据佛陀的教导,色法以微粒的形态生起。这些微粒称为色聚,它们可能比原子更小。你必须有系统地修行四界分别,...如此观照才能降伏骄慢、渴爱与邪见等烦恼。  根据观智的次第,这只是第一种观智(名色分别智)而已。此智慧分为四个阶段:  一、 色摄受智:观照色法的智慧。  二、 非色摄受智:观照名法的智慧。  三、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3949258.html
  • 法念处丙、十二处

    于安般念、四界分别、白遍或其它业处的目标,那都是止禅的如理作意。由于该如理作意,十种结暂时不能生起,那即是暂时舍断。例如你持续地专注于气息一小时,在那一小时里就只有善心生起,而没有不善心生起,因此十...、味尘、触尘及法尘是六外处。  「他了知眼根」意思是:他依眼根的特相、作用、现起及近因了知它。如何在实修上了知它呢?首先你必须到眼净色,因为它就是眼根,亦即眼门。如何才能到它呢?如果你能透彻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1649345.html